61岁的老张是一名货车司机,他的驾驶证有效期还有两年,但从业资格证已经到期——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他已经"被退休"。
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困境。在中国,有超过37万名像他这样的货车司机,正站在"能开车却不能跑运输"的政策夹缝中。
文|袁越
01 政策的分裂
2025年,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员的年龄上限从60岁放宽至63岁。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尴尬的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纹丝未动,从业资格证依然卡在60岁的门槛上。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象:
一位司机可以合法地考取驾驶证,却不能合法地从事运输;
一位61岁的老师傅开着私家车完全合法,但开着同样一辆车去送货就涉嫌违法。
这种政策上的"左右互搏",让无数靠方向盘吃饭的人无所适从。
02 老司机的价值
在货运这个行业,经验就是财富。
20年以上的老司机,熟悉每一条国道上的坑洼,知道每一个服务区的油价;
他们能在暴风雨来临前调整路线,能在长下坡时精准控制刹车温度;
某物流公司的数据显示,老司机组的百公里油耗比新手低2升,一年就能省下上万元。
但年龄也是一把双刃剑:
医学研究表明,60岁以后,人的反应速度会明显下降;
保险公司数据显示,60岁以上司机的事故赔付额比行业均值高出41%;
更不用说那些潜伏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隐患。
03 安全的边界
反对放宽年龄的声音同样有力:
"这不是歧视,而是对生命负责。"一位交警这样说。
他给我们看了一段监控视频:一位62岁的司机在高速上突发心梗,靠着最后意识将车滑行到应急车道,避免了重大事故。"这次是幸运,下次呢?"
但支持者也有自己的道理:
"我开了30年车,比很多年轻人稳当多了。"老张摸着方向盘上的老茧说。
他的体检报告就放在手套箱里——各项指标比办公室里的白领还要好。
04 技术的变量
就在我们争论"60岁能不能开车"时,技术变革已经悄然临近:
自动驾驶卡车开始在国内港口试运行;
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预警驾驶员的心率异常;
有些物流公司已经开始用算法来"学习"老司机的驾驶经验。
也许用不了几年,问题的焦点就会从"让不让老司机开"变成"还有多少车需要人开"。
05 人性的温度
政策制定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学题。
在安全与生计之间,在规则与人性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是否可以引入更严格的健康检查?
能否对不同类型的运输场景区别对待?
要不要建立老司机的经验传承机制?
一位运输公司的老板说:"我们既需要老师傅的经验,又担心他们的健康。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
结语
老张看了看贴在车玻璃上的全家福——两个孩子上大学,房贷还有五年。他知道,自己还不能放下这个方向盘。
政策可以调整,技术终将进步,但老张们的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多听听这些方向盘后的故事?
因为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年龄的数字游戏,而是关乎数百万家庭生计的现实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