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从顶层设计入手,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精心制定了 “多产协同、石化减排、科创助力、共建低碳园区” 的方针策略。针对区域 “一区十园” 的布局以及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深入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在产业转型、能源优化、科技创新等多方面齐头并进,逐步构建起一个综合园区低碳发展的成熟模式。凭借这些努力,天津经开区收获了首批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和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 等多项荣誉,为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市在全国双碳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国家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之一,其不断完善碳市场监督机制。在政策法规方面,率先出台《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并制定实施《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配额管理、企业报告到核查和交易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且规范的体系,为天津经开区的双碳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碳市场运行上,天津市将电力、钢铁、化工等工业行业中碳排放量超过2万吨 / 年的重点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推动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完成履约。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145家纳入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排放配额清缴,并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履约率连续8年达到100%,充分体现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市场机制的活力。这其中天津经开区的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金融介入碳市场交易创造了条件。
天津经开区内的产业在双碳实践中成果斐然。以石化产业为例,南港工业区作为天津石化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面积达109平方公里,吸引了众多石化企业入驻。区内的国内首个冷热能交换站便是典型范例,该站创新性地实现了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与大型石化产品生产装置间的能源耦合。据官方统计,每年可节省大量能源,折合天然气达1300万立方米,电力达300万千瓦时 。通过利用LNG冷能与乙烯生产装置余热,以清洁能源甲醇作为高低温热交换介质,构建起冷热能循环,显著降低能耗,实现绿色生产。这一项目从规划初期,就获得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保障了项目顺利建设。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企业借助碳市场交易,将减排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进一步吸引金融资源向此类绿色项目倾斜。
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天津经开区成绩卓著。依据天津市工信局2024年公布的绿色制造名单及 “零碳” 工厂试点培育对象名单,经开区内11家企业成功入选。其中8家如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等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天津电装电子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华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入选天津市 “零碳” 工厂试点培育对象。截至目前,经开区拥有3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及73家天津市绿色工厂和4家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数量位居全市之首。众多绿色企业的蓬勃发展,对资金有着持续且多样化的需求,这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金融支持双碳发展的实践中,天津经开区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在绿色信贷方面,天津银行积极创新,成功发行天津市银行间债券市场首单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行金额达4.48亿元。同时创新运用以未来收益权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的风控模式,为新能源企业发放充电桩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并发行全国最大规模绿色供热收费收益权ABS。渤海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产品 “渤碳庄园”,整合绿色出行、绿色食品以及电子账单、数字信用卡等金融与非金融场景,以碳积分权益兑换碳普惠业务,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个人金融消费习惯。
在绿色基金与产业投资方面,东疆管委会联合天津港集团及双碳企业于2023年2月成立东疆综合保税区双碳联盟,并举办首期碳市场和绿色低碳发展论坛。泰达股份在东疆注册成立天津泰达碳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天津市国资体系内首家碳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将为环保生物质焚烧发电项目或企业提供配额管理、碳资产开发及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碳咨询等业务。国电投基金公司在东疆保税港区布局绿色基金产业,已落地21支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160个,累计投资金额达415亿元,还计划继续落地两支目标规模均为50亿的绿色投资基金。
在绿色债券与融资方面,2023年,天津市企业共发行绿色公司债60亿元,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15亿元,绿色ABS发行87.48亿元,天津经开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建设与升级改造。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天津经开区积极参与天津碳市场建设,区内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将剩余配额出售获取收益,增强了绿色低碳发展动力。同时,太保财险天津分公司、太平财险天津分公司、阳光财险天津分公司等开发应用碳交易损失保险、碳资产损失保险、碳资产回购信用保险等保险产品,为碳市场交易提供风险保障,丰富了碳金融产品体系。
展望未来,天津经开区将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抓手。在金融领域,将进一步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一方面,加大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为绿色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鼓励更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ABS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同时,深入挖掘碳金融潜力,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探索碳金融衍生品创新,如碳期货、碳期权等,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与风险管理能力。此外,还将加强金融科技在双碳领域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优化碳资产核算、评估与交易,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与效率,探索具有泰达特色的绿色低碳金融发展最优路径,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双碳事业贡献更大力量,在金融与双碳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持续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