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全球动力市场,三元、铁锂动力电池装机来到五五开,三元、铁锂技术路线之争来到了更广的全球市场。
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28.0万辆,同比增长27%,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18.5GWh,同比增长32%。
其中,三元电池装机58.7GWh,占比49.5%;磷酸铁锂电池装机59.1GWh,占比49.9%。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继续延续2024年1pct以内的微弱优势(2024年,三元装机414.0GWh、占比49.3%,铁锂装机422.7GWh、占比50.3%)。
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来到二八开。最新市场数据指出,2025Q1磷酸铁锂电池装车占比超过80%,同比增长超90%。
2021年起,磷酸铁锂在国内市场超过三元后,其在国内动力市场的主导地位日渐稳固。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元在海外动力市场的优势显著,三元铁锂维持着“国内四六开,全球六四开”的格局。业内通常将其与海内外的电动化偏好联系在一起,用“国内注重性价比、海外偏向性能与高端化”来解释翻转格局的成因。
变化发生在2023至2024年初,终端车市尤为惨烈的价格战背景下,老牌国际车企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节节败退。 当发觉自身已丧失电动化市场主导地位,老牌国际车企不得不改换观念,重新审视自身电动化战略——铁锂市场大有可为,三元的优势或需要更新的产品形态。
重识铁锂市场空间
近年来,Stellantis集团、福特、雷诺、大众、奔驰、通用、现代、起亚都宣布加大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并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以及LG等电池企业进行合作。
而上述车企官宣导入或扩大磷酸铁锂装机的时间节点集中在2024年。在2024年前后,4C磷酸铁锂电池密集发布,叠加CTP结构创新的普及,国内动力电池对磷酸铁锂的探索达到历史高度。并且借由终端新能源乘用车超50%的销售渗透率快速推向市场,使4C铁锂快充+CTP这一方案成熟,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电比油低”奠定基础。
也正是这一时期,国内动力市场三元/铁锂装机份额的差距越来越大,从摇摆于“四六开”与“三七开”之间,逐步发展为铁锂狂奔、三元式微,到现阶段的“二八开”。
2025年,比亚迪、宁德时代相继发布二代刀片电池、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将铁锂系快充峰值充电倍率推向10C,搭配兆瓦级超充,快充体验实现“油电同速”。
以快充铁锂技术迭代撬动市场发展的技术路径复现。驱动国内电动化发展进一步纵深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磷酸铁锂技术优势外溢。
一种是中国电池企业以技术授权、出海建厂的方式向海外动力市场输送磷酸铁锂技术。例如,宁德时代通过专利许可支持福特美国建厂,亿纬锂能以CLS模式赋能美国ACT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国轩高科技术输出越南VinFast,常州锂源印尼材料基地反哺欧美供应链,西班牙ICL集团与德方纳米合资建设磷酸铁锂材料工厂,形成“技术换市场”的出海闭环。
另一种是海外电池、材料企业的追赶,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产能规划消息不断释出。LG新能源将向雷诺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并将北美投产时间提前至2025年上半年;三星SDI、SK On紧锣密鼓规划磷酸铁锂电池产能,SK On拟在欧洲或中国建设50GWh工厂,供应Stellantis;日产汽车宣布在日本投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预计2028年投产。
有业内观点,预计到2028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海外动力市场将占据6成份额。
重构三元产品形态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从全球动力市场大盘看,铁锂电池正在不断蚕食三元的市场份额,但铁锂电池核心增长极依旧在国内,仅看海外动力市场依旧以三元为主流,目前三元的占比尚且能达9成。且从出口动力电池数据看,三元依旧为出口的主力。1-3月,三元电池出口23GWh占总出口的6成,同环比皆有增长。
业内对三元在海外的市场依旧有信心,三元材料体系在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低温性能上依旧有优势。三元或需找到更适配的电池产品形态以进一步放大,例如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
2025年,距离固态电池车端需求爆发尚远,大圆柱电池上车愈演愈烈。
从目前公布采用产品看,动力大圆柱电池通常为三元材料体系,以高镍三元+硅碳负极为主,型号主要包括4680、4695、46120。三元也有望在借由大圆柱结构在动力市场找到新的支撑。
以特斯拉、宝马、保时捷为代表的国际车企已确定将大圆柱电池作为电动化核心,驱动46系动力大圆柱电池在海外放量。有数据预测指出,全球46系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将从2025年的155GWh增加到2030年的650GWh,年增长率为33%。
全球动力大圆柱电池产能也在加速释放。
综合全球大圆柱电池产能规划,各电池企业将在2025年实现10GWh级的大圆柱量产,主要集中在2025H1,在2026进一步扩大规模,多家规模在30-50GWh,其中特斯拉与亿纬锂能规模超100GWh。
远景动力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30GWh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亿纬锂能在沈阳的工厂即将试产,其匈牙利工厂也已获批建设,将直接配套宝马德布勒森整车厂;三星SDI已官宣量产新一代46系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美国市场;LG规划在2025年实现46系列电池GWh级量产;长期通过干法电极工艺优化,2028年全面实现成本与技术突破。
正极材料风向有变
三元、铁锂在全球动力电池的变局,已率先在材料环节掀起旋风。动力市场中,在更明确三元需求增长极出现前,铁锂已处上风。
自去年底产业链新一轮议价中,磷酸铁锂就以适配快充的高压实技术开启全面迭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激增,率先实现涨价。比亚迪、宁德时代签发磷酸铁锂大单的消息更是频繁释出。尤其在高压实铁锂方面,预计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比亚迪二代刀片的需求将超过80万吨。
并且铁锂“狂奔”对全球材料市场的影响也相当直观。出口维度,2025年1月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磷酸铁锂出口量为1221吨环比去年12月大幅增加34%,同比增加916%,创下历史新高。海外本土磷酸铁锂放量方面,有分析预计2025年海外磷酸铁锂产量或将达到2万吨以上,2028年有望接近8万吨水平。
三元材料市场份额不占优势的同时,还面临着资源端的不确定性,钴、镍价格波动剧烈。在此情形下,三元材料企业也开始有所动作,不止一家企业开始进行瘦身布局,对过去投产的项目进行减产或中止。
而在三元式微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构建自身技术护城河,包括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的三元材料企业都在布局磷酸锰铁锂赛道,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充并进。
当升科技在攀枝花建成万吨级磷酸锰铁锂产线,单月出货数千吨,并启动欧洲30万吨产能规划。
容百科技通过控股斯科兰德切入该领域,已建成0.62万吨/年产能,产品获国际客户认证,规划到2025年中韩总产能达14万吨/年,覆盖动力、储能及消费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