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新能源重卡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上半年销量同比激增184.68%,突破7.97万辆,预计全年渗透率将达15%。随着技术成熟、补能设施完善及场景拓展,新能源重卡加速向中长途干线物流渗透,千亿级市场蓝图徐徐展开。
一、政策市场双驱动,交付热潮频现
国家及地方层面持续出台支持政策,通过路权优化、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推动新能源重卡普及。今年4月,十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在政策与需求共振下,市场交付案例密集涌现:
比亚迪商用车在石狮港交付新能源重卡;
创维汽车与木垒县顺达签署500台战略协议,首批130台投入运营;
东风商用车在乌鲁木齐完成1000辆首批交付。
行业预计,2025年重卡总销量同比增18%至106.7万台,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
二、补能方案创新突破,破解干线运输痛点
纯电动路线凭借成熟度与经济性占据主导,但中长途场景仍面临补能效率、网络覆盖等挑战。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大功率充电与换电设施:
华为兆瓦超充站落地四川,支持3.5C超充重卡,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
特来电推出重卡超充全栈方案,6分钟补能百公里,全国已建超3000座物流重卡充电站、3.8万台终端;
400度以上大容量电池增速加快,充电功率需求同步提升,驱动超充技术规模化应用。
三、智能化赋能安全运营,虚拟电厂或成新方向
在补能网络扩展的同时,安全与效率成为运营核心。特来电等企业引入AI技术强化风险管控:
通过“小特AI”诊断场站数据波动,优化运维效率;
“特慧看”系统识别烟雾、火灾、人员行为等风险,降低值守成本;
未来计划将超充系统与虚拟电厂融合,把充电站升级为“可调度能源节点”,实现智慧能源管理。
四、前景展望:场景多元化,千亿市场可期
华创证券预测,电动重卡市场规模2027年逼近900亿元,2030年达1400亿元,较当前有3-4倍成长空间。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中短途场景渗透率持续提升;
电池技术突破缓解续航焦虑,换电设施完善支撑中长途应用;
服务区充电桩密度增加,为大功率超充规模化提供基础。
随着政策落地与技术迭代,新能源重卡有望真正突破场景局限,成为物流干线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