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港口,数十辆新能源重卡整齐排列,充电枪与车辆接口精准对接。2025年3月,国家层面最新政策明确要求,到2027年,沿海港口和大宗货物运输场景中新能源车辆占比须提升至80%。政策驱动下,各地补贴迅速落地。济源示范区设立专项资金,对采购纯电动重卡的企业每车最高补助7.5万元;杭州推出“先到先得”激励政策,每车补贴6万元,迅速激活市场购买热情。
1. 政策红利释放,新能源重卡市场加速上行
2025年伊始,新能源重卡迎来密集政策扶持。国家设定全年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8万辆的目标,并明确2027年在港口与大宗运输领域新能源占比达80%,今年成为实现该目标的关键窗口。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推出多项高力度补贴。河南济源率先出台纯电动重型货车更新补助细则,覆盖1500辆并创新采用“阶梯递减”模式;杭州则精准锁定108辆新能源重载货车推广目标,以“补完即止”机制激发抢购热潮。与此同时,随着规模效应与技术迭代持续推进,新能源重卡购置与全生命周期成本持续下降。环保合规与使用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获得用户认可,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
2. 竞争转向干线物流,中长途运输成新焦点
随着城市内短途运输场景新能源替代逐步推进,2025年下半年行业竞争主线延伸至更广阔的干线物流网络。这一领域不仅对车辆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更对能源补给网络布局构成严峻挑战。日前,全国首条跨省跨境重卡换电干线在西南启动建设——连接四川攀枝花与云南磨憨,全长900公里,成为重卡电动化基建里程碑。
市场需求正从初期封闭场景(如港口、矿山、钢厂倒短)加速向干线公路运输延伸。以三一、徐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背景企业,以往深耕封闭场景,如今必须走出舒适区,在公路物流场景与传统主机厂正面竞争。行业变革已至,敏锐企业早已布局。例如三一在6月推出针对快递快运市场的全新产品系列,明确展现出进军干线物流的战略意图。未来,中长途干线运输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主战场。
3. 充电基建提速,企业争相布局能源网络
尽管上半年销量一路走高,行业仍面临两大隐忧:
(1)场景饱和与产能过剩风险
政策效应逐步退潮后,现有主力场景(如港口集疏运、钢厂倒短、砂石骨料运输)的电动化渗透率渐趋高位,需求增速将放缓。产业链若仍盲目扩产,恐将引发结构性过剩与资源错配。
(2)长途干线布局滞后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目前仍集中资源于中短途场景。真正决定物流体系效率和碳排总量的长途干线市场,尚未迎来大规模实质性投入。该场景技术门槛高,考验续航、补能效率和车辆可靠性,运营模式复杂,但市场空间巨大,亟待突破。
可以预见,当战局延伸至干线物流,技术储备、运营解决方案与生态构建能力,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
4. 突破行业瓶颈,迈向可持续运营
时至年中,新能源重卡仍面临多项挑战:即便在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其购置成本仍比燃油车高出约30%;充电设施覆盖率仍低于30%,制约车辆运营效率。
行业正从技术端积极破局。轻量化成为降耗关键路径,如铝合金车架等材料应用,可实现能耗降低15%,减轻电池负荷的同时提升经济性。充电网络建设也迎来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充电桩投建,地方专项债向物流枢纽倾斜,配套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技术融合正推动新模式落地——例如华控电闪加在新疆推进“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系统,构建绿色微电网,显著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为干线补能网络建设提供新范式。
5. 电闪加的战略新机遇:共建绿色物流生态
面对能源补给网络建设的巨大窗口,华控电闪加积极打造开放协同的能源生态,通过光储充一体化、智能调度与网络化布局,支持重卡电动化规模扩张。我们愿与主机厂、物流企业、政府平台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干线补能体系建设,助力行业平稳过渡至可持续运营的新阶段。携手共赢,迎接绿色物流的真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