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Way深向CMO徐上上:2028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能到50%吗?

高老桩新能源

2025-09-08



5e000d0aad75524d69e2752b2e8763ad

从趋势判断,到2028年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有望达到50%。8月25日,DeepWay深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徐上上在接受方得网独家专访时表达了这一看法。他提到,尽管不能断言三年后渗透率必定超过50%,但结合当前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持续的政策支持,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很大可能性”。

  以往行业普遍认为新能源重卡渗透率难以快速突破50%,但今年市场表现大幅超出预期。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探讨:新能源重卡何时能像乘用车那样,迈过50%的临界点?

目前,这一市场正呈现爆发态势。据交强险数据,2025年1-7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9.6万辆,同比增长179%,渗透率已升至22%,增速远超此前预期。回溯以往,渗透率增长曾一度缓慢:2020年为0.2%,2021年0.7%,2022年升至5.2%,2023年为5.6%,2024年达到13.6%。

与新能源乘用车相比,重卡电动化进程仍显落后。2024年中,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突破50%,相当于每售出两台乘用车中就有一台为新能源车型。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专家预测三年内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也将突破50%,华为快充业务负责人更认为这一进程可能比预期更快。

徐上上对此表示“谨慎乐观”。他指出:“近两年渗透率提升非常显著,新能源牵引车在今年6月单月渗透率已接近25%,预计全年有望达到28%左右。”他强调,新能源重卡正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提升市占率,三年内渗透率突破50%是大概率事件。 基于当前增长态势,徐上上预计下半年新能源重卡市场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上海地区的补贴政策及全国以旧换新政策,将持续助推渗透率提升。”他预测,全年新能源牵引车销量可能达到15-18万辆,渗透率预计介于25%至28%。

去年以来,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提速明显,尤其在2025年呈“火箭式”上升。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近两年的爆发?

徐上上认为,关键在于产品快速迭代与市场认知的不断深化。“从早年的282度电车型,到350度电,再发展到如今的423度、466度甚至513度等大电量产品,主机厂已完成对电动重卡市场的初步培育,用户接受度显著提高。”政策支持也在持续推动普及。“近年来国家政策明显向新能源倾斜,加快了车辆更新节奏和运营效率。未来几年新能源重卡仍将处于政策利好期,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在他看来,成本优势是替代燃油重卡的核心动力。他以实际运营数据举例:“柴油按7元/公斤、百公里油耗至少30升计算,传统重卡每公里能耗成本在2元以上。”相比之下,“新能源重卡每公里电耗成本平均仅1.2-1.3元,若使用谷时充电,成本可降至0.7元左右,每公里较油车节省超1元,经济性非常突出。”

这一成本优势正逐渐传导至运价层面,形成对燃油车的替代压力。“新能源车在运费报价上更具竞争力。随着电动重卡普及,部分燃油车运输业务因难以覆盖成本将逐步退出市场,这一替代进程正不断加速。”

新能源化不止于产品变革,更在重塑整个重卡生态。这一转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徐上上指出,新能源重卡的客户结构与传统市场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柴油重卡客户多为个体户‘夫妻店’,主机厂难以直接触达,依赖经销商网络销售。而新能源重卡客户以车队为主,这一特征更适合厂商组织直销团队对接。”

他进一步解释,受续航和补能设施限制,新能源重卡更依赖场景化运营。“要实现稳定运行,必须有长期固定货源,这类合同通常不会与个人签署,更多是与具备规模的车队合作。”

与此同时,新能源重卡的产业链也已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重卡与传统燃油车完全是两套技术体系,参与者包括三电企业、充换电运营商等。电车零部件数量从油车的3000多个减少到2000多个,核心为三电系统。”

渗透率提升也加速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徐上上认为,智能驾驶是新能源重卡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DeepWay已在全系车型中标配辅助驾驶系统,重点涵盖前侧防碰撞和车道纠偏等功能,有效提升行车安全。

他表示:“智能驾驶不仅降低司机劳动强度,更通过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强化新能源重卡的综合成本竞争力。未来,智能系统有望逐渐成为新能源重卡的标准配置,推动整个物流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转型。”

2028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能否真正达到50%,尚未有最终结论。但在成本、政策、产品、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徐上上保持了乐观预期。他认为,从技术迭代到用户认知、从政策扶持到经济性驱动,新能源重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商用车市场格局。

这场变革的脚步,或许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快。